世界醫學界最權威學術刊物之一的《柳葉刀》雜誌近日刊發最新研究報告,該研究由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牽頭,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超過700名研究人員,針對188個國家和地區的具體人口死亡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重點關註了中國所面臨的健康挑戰。昨天,記者請南京的專家結合本地居民的健康狀況,對數據進行瞭解讀。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彥 於丹丹 綜合健康報
  新變化1 國人預期壽命顯著延長
  這份名為《1990年-2013年(基於240種死因)全球、地區和國家的特定年齡—性別全死因以及特定病因死亡率:2013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系統分析》的研究報告顯示,與1990年相比,中國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都有所提高,平均增長了8.6年。這一增長遠遠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併在全球各地區預期壽命延長中排名前25位。
  2013年,中國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66歲延長到73.5歲,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則從70.2歲延長到80歲。在研究所覆蓋的188個國家或地區中,中國女性的預期壽命排名51位,男性的預期壽命排名59位。
  新變化2 慢性腎病、老年痴獃症和肺癌死亡率大幅增加
  該研究指出,道路傷害和中風是造成我國15歲~49歲人群死亡的兩大主要原因,2013年共導致26.7萬人死亡。在70歲及以上人群中,2013年,中風造成111萬名男性、81萬名女性死亡,成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課題組利用世衛組織會員國上報的數據以及相關大型專項調查數據,採用複雜模型估算了全球各國的疾病負擔。研究結果提示,23年間,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機動車數量迅速增加,我國人群的疾病死亡譜發生了明顯變化。與1990年相比,2013年,中國慢性腎病和老年痴獃症導致的死亡率分別上升了147%和121%;肺癌導致的死亡率增加了103%。
  新變化3 早產併發症和肺炎所致死亡人數明顯下降
  研究顯示,自1990年起,許多曾在我國造成大量死亡的疾病,死亡率都明顯下降。1990年到2013年期間,我國早產併發症的死亡率降低了87%,肺炎造成的死亡人數減少56%。而在1990年,這兩種疾病曾導致75.5萬人死亡;23年後,它們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少了50.7萬。
  在全球範圍內,麻疹和腹瀉等疾病的死亡率有明顯降低。這兩種疾病在2013年的死亡率比1990年分別降低了83%和51%。
  值得註意的是,艾滋病和瘧疾的死亡趨勢與其他疾病截然不同。這兩種疾病的全球死亡人數在2005年左右達到最高。與2005年相比,2013年這兩種疾病的死亡人數分別減少了22%和30%。中國的瘧疾死亡率在1983年達到最高,造成1212人死亡,但2013年這個數字已減少了88%。上述數據顯示,自1990年以來,中國政府在疾病控制方面的工作成效顯著。
  ■相關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主要由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公司發行,部分是由李德·愛思唯爾(Reed Elsevier)集團協同出版。《柳葉刀》以其在全世界所擁有的高影響因子,以致有一群重要的讀者階層來支持它。
  國人疾病死亡譜變化明顯
  與1990年相比,2013年
  中國慢性腎病致死率上升了147%
  老年痴獃症致死率上升了121%
  肺癌致死率增加了103%
  70歲以上人群最主要的死因是中風
  南京專家怎麼看
  南京人預期壽命高於國人平均水平
  記者從疾控部門瞭解到,南京人2013年人均預期壽命為81.70歲,男性為79.60歲,女性為83.94歲。
  什麼是預期壽命呢?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的年齡。它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後得出的,指的是現在出生的嬰兒,將來預期能活多少歲。比如,2013年南京居民期望壽命為81.70歲,意思是按照2013年的死亡水平,當年出生的人口平均活到的歲數。
  10個人中就有一個慢性腎病
  “慢性腎病的發病率確實越來越多了。”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孫偉主任醫師告訴記者,慢性腎臟病在人群中發病率為10.8%左右,也就是說,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慢性腎臟病。全中國有一億多慢性腎臟病患者。在這麼龐大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原發性的腎小球腎炎等患者約占50%左右,而由糖尿病、高血壓繼發的腎病患者,也占到了約50%。
  “這是一個特別需要註意的現象,繼發性腎病的患者肯定會越來越多,將來一定會超過一半的比例,成為腎病最主要的類型。”孫偉說,從這個角度來講,慢性腎病患者增多,與生活方式也有密切的關係。
  除了糖尿病外,腎臟病還有一個有名的“難兄難弟”,是高血壓,高血壓腎病也常見於多年高血壓的“老病號”。“特別麻煩的是,繼發性腎病的起病也非常隱匿,很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已成了危重症的患者。”
  另外一個需要註意的趨勢是,慢性腎臟病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青年也有不少。“有些年輕人高血壓不放在心上,三十五六歲就發展成尿毒症,這種狀況也是有的。”孫偉主任說。
  每4起死亡就有1起因為腦血管意外
  從南京市疾控中心的統計來看,導致南京人因疾病死亡的單病種,排首位仍然是腦血管病,差不多每4人死亡就有1人死於腦血管病。腦卒中俗稱“中風”,包括腦出血、腦梗死等。而患有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極高。
  和腎病一樣,不少人覺得“中風”也是個老年病,實際情況是,無論是腦梗或是腦出血,青壯年患者都越來越多了。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劉新峰告訴記者,通過對入庫腦中風患者的病情統計發現,腦卒中年輕化趨勢明顯,其中45歲以下的青壯年腦卒中患者占到了15%-20%,也就是說,差不多5個腦中風病人就有一個是青壯年人。而青壯年患者屢屢中招,與這個年齡段人群生活壓力大有很大的關係。
  肺癌仍是南京第一大癌
  根據南京市疾控中心發佈的2013年南京市戶籍人口死亡統計,當年因惡性腫瘤死亡的人數占死亡總人數的31.87%,這一系統中,前三位分別是肺癌、胃癌、肝癌。其中肺癌死亡占腫瘤死亡的構成比呈逐年上升趨勢。南京第一大癌是肺癌,幾乎每4位南京癌症死者中有一位是肺癌死者,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好幾年了。疾控專家表示,肺癌的可怕在於,因為早期肺癌無明顯癥狀,臨床診療過程中發現的真正早期肺癌患者僅約5%,超過80%患者就診時就已失去手術治療機會。
  嗅覺喪失,就要當心老年痴獃
  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徐運教授介紹,隨著發病率增高,痴獃已躍居死亡因素的第四位,致殘率居第一位。引起痴獃的原因很多,多以“老年性痴獃為主”。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老年痴獃的早期階段即存在嗅覺減退,甚至嗅覺的損失要比老年痴獃的典型癥狀(痴獃、記憶力喪失、智力下降等)出現得更早。所以,通過嗅覺功能的檢查進行早期篩查和檢測,能為老年痴獃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全國衛生12320提醒
  睡前玩手機 可能引起失眠
  昨天,@全國衛生12320提醒,睡前玩手機可能引起失眠。記者昨天也向心理專家證實,無論是手機還是平板電腦,玩得太晚,確實容易影響睡眠。
  有研究表明,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平板電腦或者其他一些會發出光線的電子產品都會減少人們生成褪黑激素總數大概22%。而一旦人們的褪黑激素受到了這種程度的抑制,那麼人的生理周期也將受到影響,直接影響便是讓人始終處於淺睡眠,甚至大大減少人們的睡眠時間。也就是說,玩了手機1小時後,你或許不得不再玩上3小時,因為你已經睡不著了。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理科王昊飛醫生告訴記者,在睡前玩手機,網絡內容豐富,不論是游戲還是朋友圈分享點贊,都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從而造成入睡困難,進而影響第二天的狀態。睡前玩手機看起來輕鬆,但如果每天時間過長,而且只要不玩就會非常難受,這就成了一種典型的心理依賴了。晚上提早跟手機說“再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這個告別時間,卻不一定是固定的一個小時。“這肯定是根據個人情況有分別的。”王昊飛醫生表示,在睡前有意識地遠離手機等電子產品,自然就能幫助睡眠節律調整到正常狀態。
  揚子晚報記者 楊彥  (原標題:20年來,國人疾病死因有何變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e51oekvs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