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北京7月30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來關註海參的行業動態。有消息說,受國家反腐風暴及經濟環境的影響,水產品巨頭東方海洋海參養殖、海產品加工業務的贏利能力受到較大影響,難以延長產業鏈。因此,公司開始積極謀求跨行業併購。不過由於自身體量較小,總股本不到2.5億股,因此在併購重組方面,可能採用雙主業。
  雙主業顧名思義,就是企業在原來主營業務的基礎上,通過研發投入或者併購等方式,在一個新的領域取得較大發展,形成新的主營業務。值得註意的是,企業的這兩個主營業務可以相互關聯,也可以完全跨行業。
  大環境蕭條 海參加工企業跨行業併購 雙主業發展
  那麼在奢侈品等高端產品整體遇冷的情況下,跨行業併購、雙主業發展,能否成為未來的趨勢呢?對此,有專家提醒,雖然多元發展對於公司業績有著不小貢獻,但企業也要三思而後行。因為“副業”當家、以錢生錢的虛假繁榮,容易導致上市公司主業“空心化”。
  在財經評論員況傑看來,高端產品的生產企業與其另起爐竈,不如“就米下鍋”,挖掘手頭的資源。
  況傑:對於奢侈品或者高端商品,現在面臨的是購買力下降或者說購買欲望下降的問題,如何去做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我想可能是有這樣幾個路子。一個是用現在的技術,包括現在的互聯網思維來改造傳統行業。另外一個就是在行業產業鏈的上面,尋找更高端或者利潤更高的環節。
  反腐之下 海參改走平民路線
  反腐對整個海參行業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海參的價格正在一路下滑。
  2009年開始,海參價格一路攀升,至2011年11月達到每公斤220元的歷史高峰,漲幅超過一倍。隨後,海參價格開始走低,尤其是去年以來,海參需求銳減,價格也在今年4月創下每公斤100元的新低,不到價格高點的一半。
  而按照業界的說法,海參的價格像豬肉一樣,有一個周期。上周山東威海水產品市場海參均價每公斤120元,周環比上漲9%,自5月份以來上漲20%,也顯示海參價格觸底反彈。
  然而,業內人士預計,由於中央嚴控三公消費,海參的價格不太可能回到從前,而且,海參消費的方式也將發生巨大轉變。
  這種轉變已經顯現。北京市朝陽區一個大型社區今年初出現了一個60平方米的海參專賣店,引發了小區居民的詫異。海參店不是應該開在商業街嗎?店老闆回應:把海參店開在這裡,實屬無奈之舉。他承認,自己這樣做是迫於市場壓力的轉型,不得不改變過去以高檔禮品為主的銷售模式,走大眾的消費路線。
  這種趨勢在電商領域表現的更加明顯。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海參的銷售信息鋪天蓋地,商家打出的價格也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論根賣,五塊五一根,這樣的白菜價讓人相信,海參終於迎來了平民消費的新時代。
  北參南養導致市場膨脹 海參發起“南北戰爭”
  在海參商家大打價格戰的背後,一場海參的南北大戰也是驚心動魄。
  海參的南北大戰要從海參的“身世”說起。我國大概有140種海參,但是可以食用的卻只有20種左右,而且,這些海參基本上都生長在北方的黃海、渤海海域,也就是遼寧沿海和山東沿海等地,所以叫做北方刺參。
  之前,北方海參壟斷了中國海參的供給。但是,2003年有企業嘗試在浙江和福建等南方海域養殖海參,並獲得成功。此後,北參南養成為一種趨勢,養殖量也快速增加。
  來看一組數據:2010年前,福建海參養殖一直維持在1000噸左右,最近幾年則出現了爆髮式增長。2011年同比增長了4.5倍,達到7600噸,2012年又翻了將近兩番。所以,僅福建一省,海參的年產量就超過萬噸。
  於此同時,南方海參價格相對低廉,這讓北方的山東、遼寧倍感壓力。在之前召開的某論壇上,北方參會人員認為,南方海參將對大連海參形成嚴峻的挑戰和市場擠壓。
  專家也展開了唇槍舌戰。北方專家說,作為一種北方物種,海參到了南方並不適應,南方養殖海參沒有可持續性。南方專家回應,主要是因為養殖戶沒有經驗。雙方觀點針鋒相對,鬥得是不亦樂乎。
  而到了網上,圍繞南北海參孰優孰劣的爭論,更具有火藥味兒。北參網友認為自己的海參正宗好吃,南方海參是山寨貨,味道酸澀。南方網友回應,南方溫度適宜,海參口感更好。
  對於爭議,目前,農業部門的態度是支持北參南養,認為南方海參如果良性發展,會和北方海參相得益彰,但是由於育種等環節還沒有突破,所以不可能繼續大規模擴張。
  (原標題:反腐之下:海參行業似“海深” 改走平民路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e51oekvs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